根据研调机构TrendForce预估,2025年DRAM产业将形成高带宽存储器(HBM)与传统DRAM,两种截然不同价格走势,前者是各季缓涨,后者各季缓跌。
全球云端服务供应商(CSP)及大企业积极投资生成式AI,使得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等三大DRAM大厂,纷纷将研发与生产重心转向HBM,也影响了传统DRAM产能及价格。
TrendForce预期,2025年DRAM产业产值年增36.3%、位元出货量年增24.7%、平均单价年增17.0%,三者皆呈双位数成长。
就DRAM总体供需而言,2024年第四季到2025年第一季,呈现短暂供过于求后,至2025年第二季后,随著客户开始备货,将转为供不应求,主要动能来自HBM。
HBM在DRAM市场的渗透率将逐步提升,预估2025年第四季度时,HBM渗透率约达10%。
2025年DRAM产值年增36.3%至1,247.16亿美元,主要受惠HBM渗透率提升,HBM3E颗粒预计占2025年HBM的85%。
2025年DRAM平均售价年增率达17.0%;不过,DRAM平均售价上扬的动力,仅来自HBM产品,传统DRAM平均售价,预估从第一季至第四季,皆呈现个位数字缓跌,其中,DDR5价格走势,较DDR4价格波动小。
DRAM前三大厂正在积极备战HBM市场,2025年将加快产线升级至1b奈米,主要供应HBM3E;2026 年将再往1c奈米迈进,主要供应最新产品HBM4。前三大厂在HBM3E的供应进度,将直接影响其对DDR5产品的供应能力,也将直接影响DDR5的价格走势。
至于DDR3、DDR4等成熟产品价格走势,则与消费性产品终端销售、供应链库存去化更直接相关。市场法人分析,若消费性市场需求好转,2025年下半年成熟型存储器行情,或有翻转可能,但上半年应仍呈现供过于求的状况。
据悉,在全球DRAM内存市场上,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壁垒不断加剧。当前,中国企业在DRAM领域的状况堪忧,虽然市场份额不足1%,但正在采取价格策略来挑战垄断者。根据近期的报道,中国的DRAM制造商计划通过大幅降价来扩大市场份额,尤其是在DDR4内存的生产上,降幅达到惊人的50%。
这意味着,原本由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制造的相同规格DDR4芯片,转向中国制造商的产品,更具性价比。这种情况不仅使中国厂商获得了新的客户,还引发了外资企业的紧张气氛,韩企也开始调整生产策略,逐渐减少DDR4的产量,转向更高端的DDR5和HBM产品。
然而,从中国消费电子市场来看,DDR4内存自2014年问世以来,凭借其稳定的性能、广泛的兼容性和相对亲民的价格,迅速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流选择。其工作电压为1.2V,数据传输率可达1600-3200 MT/s,最大DIMM容量可达64GB,这些特性使得DDR4在性能、能效和成本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尤其是在当前DDR4内存价格普遍杀价的情况下,其性价比优势更加凸显。对于大多数日常办公、游戏娱乐和常规多任务处理的用户来说,DDR4内存已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且无需承担高昂的升级成本。
相比之下,DDR5内存作为新一代内存技术,确实带来了诸多改进。其工作电压降低至1.1V,数据传输率提升至3200-6400 MT/s,最大DIMM容量更是高达128GB。这些提升使得DDR5在带宽、功耗和内存容量方面均优于DDR4,为处理大型数据集、运行复杂软件和进行多任务处理提供了更高的效率。然而DDR5内存也并非没有局限性,首先其价格目前仍然较高,对于预算有限的普通玩家来说,升级成本可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其次DDR5内存需要兼容的主板和CPU支持,这意味着用户在进行升级时可能还需要更换其他硬件,进一步增加了升级成本和时间成本。
从当前的市场售价来看,DDR4内存的价格已经降至历史低位,而DDR5内存的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DDR4。
对于普通玩家来说,如果当前的DDR4内存已经能够满足使用需求,那么升级DDR5内存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可能并不显著,而升级成本却相对较高。因此,从性价比的角度出发,普通玩家在当前阶段将DDR4内存升级为DDR5内存的必要性并不大。
因此,在国际厂商瞄准DDR5与HBM的同时,DDR4在中国大陆市场,或许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