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价格差异越来越大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5-02-24 17:22
人形机器人
市场数据
生成海报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下一个战场,价格差异化、应用分级化成为新趋势。

由于劳动力短缺和成本持续上升,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加大对机器人研发的投资。TrendForce 报告称,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一直位居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前五名,预计到 2025 年将继续执行超过 130 亿美元的相关项目。

美国拥有更先进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而中国则专注于建立强大的供应链。预计这种差异将在未来推动产品定价差异和应用多样性的扩大。

TrendForce 指出,美国政府主要投资智能机器人、自主系统、太空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领域由特斯拉和波士顿动力等公司主导,初期应用集中在制造、仓储和物流领域。

技术上,美国公司在AI训练方面表现出色,包括开发第一个用于人形机器人高频上肢控制的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集成Google Gemini 2.0以增强空间感知,以及与NVIDIA合作通过强化学习提高运动稳定性。

高通、NVIDIA 等美国领先半导体公司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计算能力超过 150 TOPS。此外,德州仪器和 ADI 公司的高性能 MCU 进一步巩固了美国全面的 AI 驱动机器人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中国已将机器人技术列为“十四五”规划(2021-2025 年)的战略重点,并发布了各种政策指令,包括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指南。重点是发展自给自足的供应链和关键零部件。

领先的中国仿生机器人制造商包括宇树机器人、傅氏和优必选,而占机器人总成本约 55% 的“运动平面”则获得了国内的大力投资。中国公司正在积极开发空心杯电机、6D 力矩传感器和谐波驱动器,这些都是仿生机器人移动的关键部件。

TrendForce指出,拓普集团、三花智控、恒立液压、信品、兆维等不仅服务中国国内市场,也已进入国际供应链或与全球主要厂商试水,此外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随着人形机器人走向量产,对电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优势预计将变得越来越关键。

对比中美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规格,美国厂商更注重工业应用,重视负载能力与续航能力;中国厂商则强调多功能性,以及全身与手部动作的自由度。TrendForce指出,如同目前AI高资本与低成本的竞争,中美人形机器人领域也体现出各自的优势。

未来五年,商用人形机器人预计将呈现明显的价格差距和分层应用,区域生态系统将促进本地化生产和产业发展。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跑”

近日在北京首钢园,一款接近中国人中等身材的机器人进行了一场约4分钟的跑步训练,全程步态稳定、姿势自然,步速最高达每小时5公里。

这款人形机器人名为“夸父”,身高约1.6米、体重约45公斤,由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

在蛇年春晚舞台上,一款扭秧歌的人形机器人成为当晚“人气王”之一。这款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2023年首次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露脸”,在工程师的调教下学会了跑、跳甚至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体现,也是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之一。如今在中国,这些越来越“聪明”的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有望成为普通人的得力助手。

根据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的百强名单,包括优必选、比亚迪等37家中国企业上榜。中国电子学会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约8700亿元。

2月初,湖北10个型号的“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在武汉市洪山礼堂前集中亮相。当天,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机器人还现场作了一副贺联……人形机器人在今年中国各地“新春第一会”上刷足了存在感。

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未来产业做了重点布局。北京市提出将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等20个未来产业,并提出将创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广东、四川、山西等省份也提出,大力发展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