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厂出手,微芯官网直接标明芯片原产地

来源:半导体产业纵横发布时间:2025-04-16 18:01
芯片制造
出口管制
生成海报
微芯官网可以直接查看芯片原产地。

近期,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关税政策,其中针对半导体领域的关税政策更是一再变更,作为芯片分销商,一方面在关心关税到底征收多少,另一方面还在困扰芯片原产地到底如何判定。

关于芯片原产地的判定依据,众说纷纭。有的说法是按照晶圆流片地,有的说法是按COO(原产地证明)/ACO(封装厂国家),主要是封装产地;有的说法是按照Made in制造国/COO(晶圆厂国家)/DIFF(扩散工艺完成地,泛指晶圆制造地);有的说法是内盒包装,按照内盒COD(货物扩散地,泛指晶圆制造地);有的说法是根据不同税号区分,“8542”(COD/CCO),“8541”(CCO/ACO)。

但是,近日有芯片分销商发现原厂针对芯片原产地有所行动了,美国MCU大厂微芯(Mircochip)官网在购买芯片时已经可以直接看到原产地了。

据悉,在Microchip官网点击“购物车”,并搜索想要购买的料号,在料号名称下方便可以直接看到原产国信息。另外,在官网直接搜索料号,点击"Purchase"(购买),也可以在图示下方直接看到原产国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芯片原产国信息并不是Mircochip官网刚刚上线的新功能。此前Mircochip官网也可以查询芯片原产国信息,只是需要经过一系列操作自行搜索。现在,官网更改了显示方式,更加方便快捷,当然,原先的路径仍然可以查询到原产国。

截至目前,除了Microchip,还未看见TI、ADI等美系品牌芯片网站有类似更新。

中国明确以 “流片地” 作为芯片原产地判定标准

正如前文所述,半导体领域关税的焦点和争议主要集中在原产地判断,即如何界定哪些进口芯片“原产于美国”。针对此,4月11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称,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

盘点4月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关税政策

自今年4月,美国对于半导体领域的关税政策多次发生变动,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信息,下文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了相关的发布政策。

4月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启动 “对等关税” 政策,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 34% 关税,叠加此前税率后总关税达 54%。半导体设备、芯片等关键技术产品被纳入征税范围。

4月4日,为应对美国“对等关税” 政策,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涵盖半导体制造设备、集成电路等核心产品。

4月10日,美国关税政策升级,特朗普宣布将对华 “对等关税” 税率提高至125%,实际总税率达145%,并声称此举是 “国家安全必要措施”。

4月1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豁免智能手机、计算机、半导体制造设备等20类产品的 “对等关税”,但强调这是 “临时措施”,后续将纳入半导体专项关税。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美方豁免是 “修正错误的小步”,但敦促其彻底取消单边关税。

4月1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将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提高至125%,并称 “美国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若美方继续加税将不予理会。

4月13日,特朗普宣布将在一周内公布半导体进口关税细则,强调 “国家安全优先”,计划对芯片、半导体设备加征25%关税,并可能扩大至含芯片的电子产品。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称,此前豁免的电子产品将被归入 “半导体关税” 体系,预计一两个月内实施,旨在迫使产业链回流美国。

4月14日,美国商务部在两份公告通知中表示,已开始调查“半导体和半导体制造设备”以及“药品和药品成分,包括成品药”进口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其中美国商务部针对半导体的调查范围广泛,将评估传统芯片和尖端芯片的进口情况。根据政府公告,此次调查将涵盖所有半导体的进口,以及用于制造这些半导体的设备,还包括含有这些部件的电子产品。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