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俄罗斯仍决定按照原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28nm芯片的本土化量产。
目前,俄罗斯莫斯科中央科学技术研究制造企业(MCST)已经制造出符合企业期望的CPU,即基于SPARC架构的Elbrus处理器。不过,也有人提出,在Elbrus处理器能够切实投入使用之前,其生态系统必须先得到发展。
MCST 负责发展事务的副主任康斯坦丁・特鲁什金此前在莫斯科的一场活动中表示:“我们希望在2028年至2030年间能出现芯片制造工厂。但我们明白,我们无法制造基于英特尔x86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因为没人会授予我们这样做的权利。因此,像Elbrus这样采用不同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将会成为俄罗斯芯片制造厂的主要产品。”
特鲁什金强调,依赖外国CPU会对俄罗斯的国家信息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因此俄罗斯必须依靠国产硬件(即不使用Arm,不使用x86)。
然而,来自InfoTeKS公司的Dmitry Gusev对Elbrus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他表示几年前曾尝试将Elbrus处理器集成到公司系统中,但由于缺乏能够为该指令集调整软件的人员,该计划最终被放弃。他建议,在将Elbrus处理器用于更重要的领域之前,应先通过教育和机构投资来构建一个围绕Elbrus的支持性生态系统。政府不应通过监管压力来强制推广使用,而应鼓励大学和培训中心培养相关人才,这样在五到八年后,企业就不再需要为争夺有限的合格专业人才而竞争了。
2025年3月,俄罗斯莫斯科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泽列诺格勒纳米技术中心(ZNTC)成功研发出俄罗斯首台350nm光刻机,代号为“曙光”,并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据知情人士透露,“曙光”光刻机采用固态激光光源替代传统汞灯,其22mm×22mm的曝光场域可覆盖200毫米晶圆,核心能耗较同类设备降低30%。虽然该设备对标ASML二十年前的PAS 5500系列,但俄罗斯工程师创造性引入军用激光技术储备,在光源稳定性与设备寿命上实现突破。值得一提的是,其精密光学组件是由白俄罗斯Planar公司提供。
“曙光”光刻机首批订单直指国防工业。某军工联合体流出的文件显示,其将用于生产S-500防空系统芯片,替代此前依赖台积电的180nm产品。民用领域,俄家电巨头戈雷内奇宣布年底推出搭载本土芯片的智能冰箱,试图复制中国“洗衣机芯片”的逆袭路径。
面对“技术过时”的质疑,俄罗斯工贸部回应:国内60%的工业芯片需求集中于350nm以上制程,涵盖军工、能源装备等战略领域。此外有消息称,伊朗、印度等新兴市场已对俄制光刻机表现出采购意向,这种“高性价比替代方案”正在撬动中低端芯片市场格局。
在泽列诺格勒的蓝图中,“曙光”只是长征第一步。俄科学院同步推进的X射线光刻项目,计划以11.2nm波长直写技术绕开ASML的13.5nm EUV专利墙,预计2028年冲击7nm制程。
2024年,俄罗斯启动25.4亿美元计划以支持国产半导体制造所需设备、CAD工具及原材料研发,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对于国外约70%的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替代。
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俄罗斯计划开辟20条不同技术路线的国产设备,包括从180nm到28nm的微电子学、微波电子学、光子学、电力电子学、光掩模生产、电子元件和模块的组装、无源电子学的生产等。
在预算分配方面,25.4亿美元的资金支出将分布在各种国家计划当中,包括“电子和无线电电子工业的发展”计划和“俄罗斯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计划。其中,2023-2025年将有超过1000亿卢布的“俄罗斯科学技术发展”得到补贴,这笔钱将用于开发微电子、微波、电力和光电子生产设备以及各种专用材料的研发工作。2023-2030年,俄罗斯CAD系统开发路线图的研发(R&D)投入将达到546亿卢布。
俄罗斯计划在2026年底实现利用国产设备来生长单晶、切割硅晶圆、研磨和抛光、洗涤和干燥、应用元素并控制输出产品(X 射线衍射仪、缺陷控制)。同时,在2026年底完成用于350nm和130nm工艺技术的光刻设备和用于150nm生产节点的电子束光刻设备的开发,并能够掌握外延法工艺。
更远期的目标是,到2030年,俄罗斯能够自主生产65nm或90nm制程的国产光刻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该目标将明显提高俄罗斯生产微电子产品的能力,但仍将落后于目前全球行业领先水平25至28年。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