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芯IPO,迎新进展

来源:半导纵横发布时间:2024-09-23 15:52
IPO
生成海报
已进入辅导验收阶段,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三期项目拟公开招标。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新芯”)冲刺上市迎来新进展。

证监会网站显示,日前,武汉新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新芯”)IPO辅导状态变更为“辅导验收”。

IPO辅导备案报告显示,武汉新芯成立日期为2006年4月21日,法定代表人为杨士宁,控股股东为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存集团),持股比例:68.1937%。辅导协议签署时间为2024年4月9日,辅导机构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月消息显示,为支持本地晶圆代工产业发展,壮大武汉市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武创投于2024年第一季度完成对武汉新芯的最新一轮投资。武汉新芯未来坚持战略引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以特色存储业务为支撑,三维集成、数模混合、配套高端逻辑等业务深化协同,实现差异化、多元化发展,面向存算芯片、人工智能、5G、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

天眼查显示,2月29日,武汉新芯发生多项工商变更,新增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中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股东。同时,武汉新芯注册资本由约57.82亿人民币增至约84.79亿人民币,增幅达46.64%。

据悉,武汉新芯是由湖北省、武汉市和东湖高新区三级政府共同投资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的企业载体,是国家认定的首批重点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建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企业申请辅导验收,意味着其上市工作进行到了哪一节点?

对此,有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的律师者表示,辅导验收前需经监管机构进行现场走访和底稿检查,更多是对中介机构工作的责任落实,底稿资料要真实、全面、准确和完整。据证监会此前表示,辅导验收是对保荐机构辅导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价,而不对辅导对象是否符合上市条件进行判断。

对于上市相关后续工作计划、递交申报材料的时间点以及上市板块,截至发稿,武汉新芯方面暂未予以回应。

120亿元!武汉江城基金揭开面纱

在今年6月的“2024武汉全球投资促进大会”上,武汉发布消息称要设立武汉基金和江城基金两支政府产业基金,未来5年产业基金政府出资达到500亿元以上,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打造3000亿—5000亿元母子基金集群。

今年8月,江城基金应运而生,由武汉金控出资,注册资本120亿。武汉金控是武汉国资委100%控股的综合金融控股公司,于2015年8月挂牌成立。

根据集团官方网站显示,旗下全资、控股企业多达127家,汉口银行、华源证券、湖北金融租赁、武汉工业国投等都是其成员企业。2021年集团资产总额达1630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7亿元,利润总额27.3亿元。

从过往历史看,武汉金控确实在集成电路上投入不菲。自2012年以来武汉金控发起设立(或参与出资)了6支产业基金,其中5支都集中在集成电路领域。

比如2014年,武汉金融控股参与投资了国家大基金一期,出资50亿元。2015年,发起设立了湖北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后续又设立了10.5亿元的鑫汉芯基金、6亿元的武汉芯盛基金。可见集成电路产业,是武汉金融控股重点支持的领域。

而在这5支基金中,湖北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无疑是已经发展成熟的“代表之作”。当年成立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时,媒体称其为湖北版的“大基金”,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设计、封测等上下游产业链。

工商信息显示(不完全统计),这支300亿规模的巨无霸,作为LP投资了7支半导体产业基金,直投了15家企业。比如今年就参与投资了浙江芯盟科技的B轮融资、重庆半导体零部件研发商臻宝科技的A轮融资。

当然,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还是对武汉新芯的投资。不仅在于融资规模巨大,参投方众多。

按照武汉的规划,江城基金将重点投资半导体领域,力争用3—5年时间将江城基金规模做到500亿元,带动形成15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集群。

本文转自媒体报道或网络平台,系作者个人立场或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作为中立的平台服务者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评论
暂无用户评论